「培育AI的眼睛與耳朵!北科大鎖定智慧感測器 」
什麼叫「智慧感測器」?為什麼向來執技職大學牛耳的台北科技大學,
會選擇它來做為對AI人才的「超前部署」?
為了精準培育AI人才,台北科技大學近年透過盤點校內師資產學合作、技轉件數與金額,以及論文發表質量後,將培育「感測器」領域人才列為發展重點之一。
一般人或許不清楚,智慧感測器之於人工智慧,到底有什麼重要性。
「若把AI當作人的大腦,感測器扮演的角色,就像是人的眼睛、耳朵等五官,將訊息傳達到IC晶片上提供運作,假如沒有感測功能,大腦一點也沒用,」北科大副研發長劉益宏傳神地形容。
他進一步解釋,AI感測器可以運用在各領域,例如用在製造業,可透過自動化光學感測,幫助工廠快速檢測設備的預期壽命,就能在故障前汰舊換新;若用在智慧家電,可透過熱感應或穿戴式電子錶,偵測出個人健康有無異狀;套用在醫療領域上,更可大幅提升第一線照護人員的效率,如採用光學感測器量血壓,不但量測時間可縮短至僅1、2秒,還能將數據上傳到雲端提供醫師判讀。
劉益宏說,這些AI改善生活品質的美好藍圖,不再只是想像。而「未來如何降低感測器的成本,讓更多工廠、家庭、醫院都能使用,就是我們目前在做的事。」
聚焦3大領域,跨國學習智慧感測學程
長期的產學合作經驗,讓北科大在培育智慧感測人才上,更清楚自身優勢,決定聚焦在「智慧醫療」、「智慧製造」及「智慧家庭」三大領域。
這些領域都擁有巨大潛力。調研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指出,智慧醫療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前,有望達到170.2億美元。而在智慧智造上,TrendForce預估,全球產值將在2020年達到3,200億美元。至於IHS Markit的研究顯示,2018年智慧家庭裝置的銷售額為410億美元,預計2023年將可成長至1,920億美元。
北科大從去年起,即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(University of Cincinnati, UC)合作開辦「智慧感測與應用國際學程」,除了匯集機電學院、電資學院及工程學院等專任教師資外,也邀請UC大學師資來台授課,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智慧感測人才。
王錫福說,這個學程採取的是雙邊交流模式,學生除了平時在北科大上課,暑假還會到UC大學修習大數據、英文等課程,並安排到當地工廠實際體驗。不過,要修習這門學程不容易,得先通過為期5周的PEC(Pilot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)AI課程篩選,還要英語能力夠好才行。去年接近100名學生報名,最後僅39人入選,競爭相當激烈。
全校必修程式語言,輔導考照強化競爭力
除了鎖定感測器,北科大對於培育AI人才的重視,從學校由校級單位推動,以及全面的課程革新,就可見一斑。
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表示,為了讓全校學生都有基礎AI能力,2017年起將「程式語言」正式納入全校新生必修課,除了機電、電資、工程等學院外,連設計、管理、人文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學生都得懂程式語言。
不過,他強調,各學院會依各自所需的核心能力來量身設計課程內容。大學四年內,學生每人至少修滿2~3學分。此外,學校在通識課裡,也加入「Python程式設計概論與應用」、「人工智慧概論」等2門AI課程,供有興趣的學生自由選修。學生擁有基礎的AI先備知識後,若有意願進一步深造,還有18學分的「人工智慧科技學程」,以及各占9學分及12學分的「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」、「人工智慧與虛擬實境」等2門微學程,讓學生可以自由選修。
特別的是,學程及微學程除了無名額限制地開放給校內學生外,也開放部分名額給12所北區技專校院學生修讀。不過,學生申請修課須通過篩選,條件相當嚴格,包括持有勞動部乙級證照的技優生,或曾有校內外得獎經歷,或曾修過相關領域課程,並且成績名列前茅者才能修課。
黃育賢說,學校開課讓學生擁有AI能力,一方面讓學生跟上時代趨勢,另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的求職競爭力。因此,學生修畢學程後,學校會輔導學生考取Google Analytics、AWS(Amazon Web Servers)、MPP(Microsoft Professional Program)等專業證照,有助於未來銜接升學或就業。
5成投入AI產業,8成認可學用無落差
根據北科大104、106學年度的大學部及研究所畢業生流向調查,學生畢業後投入AI產業的比例超過4成;資工系等相關系所,畢業後進入AI產業的比例更超過5成,而這些學生在自評中,有高達8成認為學校的專業訓練符合目前的工作所需。
研發長蘇昭瑾表示,學校規定所有科系都要制定科系地圖,且每年都要定期與企業修正課程內容與方向,以幫助學生跟上最新的產業趨勢。
她接著說,學生大一學完基礎AI知識,大二學習機器思維;大三、大四到業界實習時,就能用所學來解決問題,或扮演軟體研發及改良技術的角色,畢業後很有機會直接進入公司工作。曾有學生才剛考上研究所,就馬上被企業訂走。
「無論是AI人才培育,或是產學研發,都能銜接就業一條龍,」校長王錫福表示,大學在這波培育AI人才的過程中,與企業端扮演相輔相成的角色,各有好處。他接著說,除了產學合作,北科大在這波人才培育計畫中,還看見另一個機會。由於許多企業都在數位轉型,因此北科大近年也開設相關課程來協助企業培訓員工,這些人重回企業後,若發現所學能直接對應到職場,更有機會從北科大延攬人才,提升學生的就業機會。
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日據時期民政部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的北科大,儘管歷史已超過百年,卻有著迅速的應變能力。從課程革新、產學合作到跨國人才培育,不難看出它的企圖心,也反映出一所大學必須保持一顆彈性及開放的心,並隨時滾動修正培育人才的方針,才能不被時代淘汰。